原标题:画册设计的形成与形式的演变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画册设计形态方面的设计与制作也有着其丰富的历史。画册设计产生的前提必须有文字。文字是画册设计产生的基本条件,远古的时期,人类早期除语言传递信息外,还用结绳来记载事情,即把绳子打成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结,代表不同的事情和含义,用以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结绳可以传达几里以外的部落,也可以传给后代。 《易经》里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此外,人们还在陶罐纹饰上涂画有规则的符号,也是最早的记事方法。
兽骨、龟甲上的甲骨文,以及青铜器上的钟鼎文,都是最初的画册设计形式。但它主要是记载当时统治阶级的情况,而不足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著作,因此还不能称其为画册设计。最早具有画册设计属性的,应该是从中国的简策和欧洲的古抄本开始。
最早的装订形式——简策装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著于竹帛谓之书。”中国的画册设计形式,是从简策开始的。简策始于商代(公元前14世纪),一直延续到后汉(公元2世纪),沿用时间很长。用竹做的书,古人称为“简策”用木做的,古人称为“版牍”。大竹竿截断劈成细竹签,在竹签上写字,这根竹签叫做简,把许多简编连起来叫做策:把树木锯成段剖成薄板,括平,写上字就为“牍”。
简背面写上篇名及篇次,当简册卷起时,文字正好显露于外,方便了人们检阅和查找,这可以说明现代画册设计扉页的渊源。简策的最后一根简叫“尾简”,收卷时以这根尾简为中轴,自左向右卷起。新竹容易腐朽或受到虫害,必须先在火上烘干,去掉水分。简的长度,一般有三尺、半尺和一尺三种。编简成册的方法是用绳将简依次编连,上下各一道,再用绳子的一端,将简扎成一束,就成为一册书。汉代时的简书写已经十分规范,先有两根空白的简,目的是保护里面的简,相当于现在的护页,然后是篇名、作者、正文。简策收藏的方式是把每册卷成一卷存放,一部书的许多策,常用布或帛包起,或用口袋装盛,叫做“囊”,相当于现在的书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