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北京冬奥会标志设计者林存真之大栅栏更新记
里约奥运会的大幕刚刚落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日前,记者专访了北京冬奥会标志的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林存真。她设计的“墨舞冬奥”第一次把中国的书法巧妙运用在奥运标志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扎根、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用设计改变生活是林存真作为一个设计师的理想。古老的北京胡同和时尚新潮的设计师似乎是完全搭不上边的两个概念,可是几年来,在前门大栅栏一带的胡同里,却活跃着一群年轻设计师的身影。
他们喜欢和胡同里的大爷大妈聊天,他们缠着老手艺人请教世代传承的绝活,角落里的杂物和破椅子都能引发他们莫大的兴趣。这些年轻人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学生,从2011年开始至今,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锲而不舍地致力于大栅栏设计改造项目“大栅栏更新计划”,现代的设计思想和古老的胡同碰撞,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项目的发起者,这些年轻设计师们的老师,正是林存真,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标志的主要设计者。这位在业界享有盛名的女设计师,几年来带着学生们走街串巷,深入胡同,希望用现代设计理念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林存真把这个项目称作年轻设计师们的一种“修行”,她希望,以此作为磨炼,学生们深入市井生活,在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才能成为一个“接地气儿”的设计师。
1.中国设计师就该展示中国文化
初识林存真是在2011年,当时她正在为大瑶山的“瑶绣”着迷,不畏艰险深入瑶族古村,发掘这种原始的东方艺术,致力于“瑶绣进京”的公益项目,5年后再见她,依然是那个随和温婉的女子,笑容爽朗。
去年,林存真设计的“墨舞冬奥”2022年冬奥会申办标志获得高度评价,她以运动员和冰雪滑道勾勒出一个中国书法“冬”字,使奥运标志充满了独特美感和东方韵味。“用中国的书法作为设计元素在我的脑子里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因为汉字和书法是承载中国文化最多的载体,我希望通过奥运这个巨大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文化的样貌!”
作为奥运会、青奥会和冬奥会标志的主要设计者,林存真坦言这样难得的经历让她感到非常自豪,而她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展示中国文化,在她看来,这是一个中国设计师的责任。
实际上,设计这门学科在中国是完全的舶来品,现代设计思维最早来自美国,林存真毕业于德国莱比锡大学视觉系平面设计专业,是什么让她把设计的重心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呢?她笑言,这来自德国导师带给她的震撼。
1999年,林存真在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大学读硕士,她的导师是一位国际著名的设计大师,她很好奇导师为什么会收一名中国学生。“我想看看中国学生的东方思维和西方设计思维碰撞一下,会发生什么?”听到老师给她的答案,林存真的第一感觉是羞愧,因为她多年来学习的都是西方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于是,她买来很多书开始恶补中国文化知识。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林存真展示的主题是“中国的数”,她特地让丈夫在北京花数千元买了一批传统木制算盘快递到德国,通过精心设计的软件,她用算盘展示出“形与数”以及中国人对数字的理解和认识,还深入表现了数字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她的毕业设计最终获得了导师的认可,她也从此进入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越探究越感博大精深。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你不了解的时候学一就是一,可一旦了解了,理解了,学一就是万,这是一个不断生发的过程,一个明代的小桌子就有无数的讲究,越学越无穷尽。”林存真慨叹。
如今的国内设计界,也在强调中国味儿,可是林存真觉得,贴一些所谓的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缺少内涵,并不能体现中国味儿,“你要长时间浸润在这种文化中,不断感受、理解,在身体中发酵,才能创造出具有内涵的作品。”
作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副院长,林存真把这个理念贯彻到了的教学中,她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民间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造福普通大众,于是,她带着学生们开始了“胡同修炼”。